公司事务

企业纠纷

处理企业纠纷需综合适用《公司法》《民法典》《民事诉讼法》等法律法规,重点关注公司治理、合同履行、股东权益及侵权责任等核心问题。以下为企业纠纷处理的关键要点梳理:

一、企业纠纷常见类型
公司治理纠纷
股东会/董事会决议效力争议(无效或可撤销,见《公司法》第22条)
股东知情权纠纷(查阅会计账簿被拒,见《公司法》第33条)
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(控股股东滥用权利,见《公司法》第20条)

合同纠纷
买卖合同、借款合同、担保合同等履行争议(《民法典》合同编)
格式条款效力争议(《民法典》第496-497条)

侵权纠纷
知识产权侵权(商标、专利、著作权,见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《著作权法》)
商业诋毁、商业秘密泄露(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9、11条)

特殊类型纠纷
企业解散与清算纠纷(《公司法》第180-190条)
破产债权确认纠纷(《企业破产法》第48、58条)

二、公司治理纠纷处理要点
公司决议效力争议
无效情形: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(如剥夺股东分红权)
 可撤销情形:召集程序违法、表决方式瑕疵、内容违反章程(需60日内起诉)

股东权利保护
知情权:可查阅会计账簿,但需书面说明目的(《公司法》第33条)
分红权:连续5年盈利却不分红,股东可要求公司回购股权(《公司法》第74条)
代表诉讼:持股1%以上股东可为公司利益起诉(《公司法》第151条)

法人人格否认
股东滥用公司独立地位逃避债务,需承担连带责任(《公司法》第20条)
常见情形:财产混同、业务混同、过度控制

三、合同纠纷处理要点
合同效力审查
重点核查签约主体权限(法定代表人越权签约可能无效,见《民法典》第504条)
阴阳合同风险:以备案合同掩盖真实交易可能被认定无效

违约救济
继续履行:适用于非金钱债务且具有履行可能性(《民法典》第580条)
违约金调整:违约金过高(超实际损失30%)可请求法院调减(《民法典》第585条)

担保责任
一般保证与连带保证的区分(《民法典》第686条)
公司对外担保需经股东会/董事会决议(《公司法》第16条)

四、侵权纠纷处理要点
知识产权侵权
举证责任:权利人需证明权利归属及侵权行为(如盗用商标、专利仿制)
赔偿计算:按实际损失、侵权获利、许可费倍数或法定赔偿(最高500万元)

不正当竞争
典型行为:虚假宣传、商业贿赂、恶意挖角、数据抓取
商业秘密保护:需证明保密措施及信息价值(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第9条)

网络侵权
平台责任:接到侵权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需连带担责(《民法典》第1195条)

五、争议解决程序与证据规则
诉讼与仲裁选择
仲裁优势:一裁终局、保密性强,需合同明确约定仲裁条款
管辖法院:被告住所地、合同履行地或侵权行为地(《民事诉讼法》第24、28条)

举证责任分配
公司决议纠纷:原告举证程序或内容违法(《公司法》第22条)
股东出资纠纷:公司需证明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(《公司法司法解释三》第20条)

证据保全
电子证据(邮件、聊天记录)需保留原始载体并公证
财务账簿、交易记录等可申请法院证据保全(《民事诉讼法》第84条)

六、特殊风险提示
涉外纠纷
约定准据法(如CISG)及国际仲裁机构(如ICC、SIAC)
注意跨境执行难度(需依据《纽约公约》承认仲裁裁决)

企业解散清算
清算组成员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损失需赔偿(《公司法》第189条)
未依法清算即注销,股东可能承担连带责任(《公司法司法解释二》第20条)

刑事风险交叉
合同诈骗、职务侵占、挪用资金等可能引发刑民交叉案件

实务建议
完善内部治理
规范股东会/董事会决议程序,留存会议记录及签字文件
制定合规管理制度(如反商业贿赂、数据安全)

风险预防机制
重大合同设置争议解决条款(管辖、法律适用)
定期审查知识产权布局(注册、续展、监测侵权)

纠纷应对策略
争议初期通过律师函催告,固定对方违约证据
涉群体性纠纷(如消费者维权)优先考虑调解以减少负面影响

合规经营
避免关联交易利益输送(需履行披露及表决回避程序)
严格区分公司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

企业纠纷往往涉及多重法律关系,建议在争议发生前完善合规体系,争议发生后及时聘请专业律师介入,通过诉讼、仲裁、谈判等组合策略最大限度维护企业权益。具体案件需结合证据材料及司法实践动态制定方案。

企业纠纷相关知识